阅读笔记 -- 《稀缺》

第一章: 专注的“得”与管窥的“失”

再次触碰那些生涩难懂的术语前,不妨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 面对逐渐逼近的会议,每天过去后你都会明显地注意到一种紧迫感在蔓延。事实上,会议报告的大方向已经确定,诸多想法的取舍和组织却让你苦恼万分,好吧,今天已经是倒数第三天了。好的,让我们暂停一下,这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是的,我们大多会直接了当地选择最有成效的想法,越在接近截止日期的时候可能越发现做出选择原来还是挺容易的。再回到我们讨论的概念“稀缺”上来时,事情将会变得有趣起来: 我们会发现因为截止时间而产生的稀缺心态,带来积极性的专注红利的同时必然会造成抑制性的短视。

这个场景中,专注红利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面对截止时间我们集中精力更加专注,时间的使用将会更加充实,与会方也会更容易达成共识。不过,深入的角度揭示了一种隐蔽的副作用: 激活了感性主导下的认知状态。这个状态下,平时再怎么谨慎理智的人都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感觉判断并行动,产生固执、急躁等负面情绪。当事人往往无法察觉到这一点,因为不论潜意识还是有意识,他们都会忽视或接纳这些情绪,即使这并非他们原先的目标。

如果我们将大脑主动获取专注红利视作一种本能对自主掌控的追求的话,没有理性目标的追求只是一种隐形的枷锁。稀缺心态配合目标抑制[1]机制创造了应对急迫需求的强大目标,形成了枷锁从而诱发了抑制性短视。这一短视改变了我们做出决策的方式,使我们忽略了更重要的事情,形象地我们称之为“管窥”。

也就是说,稀缺心态下,有得必有失。

补充概念:
[1]目标抑制
心理学中,这一概念表示大脑对一项事物的重视会抑制竞争意识的现象,比如当你生别人的气时,这一作用令你专注于令你反感的地方,抑制记忆中积极的地方。

Ziqiang Huang wechat
Intersted? just subscribe to my blog by scanning my public wechat ac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