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 《量子纠缠》

02 量子的对决(终)

将爱因斯坦和玻尔的纷争从理论战场转向实验室战场的约翰·贝尔,在公众的视野中出现次数几乎寥寥无几,他如同绝大多数科学工作者,不管有多能干,仍然默默无闻。

正如上一篇提到的那样,贝尔因建立了量子纠缠的现实性,即证明了实验验证量子纠缠的可行性,从而一跃成为这场对决的关键人物。他的最大贡献在于,理论证明了粒子没有任何手段“知道”两处完全独立的检测器的对齐情况,即不存在可以基于定域性来解释量子现象的“隐变量”。所以,如果不从想象中扔掉定域性,量子论预测是无法被计算得到的;同时,存在一种判断依据,在不同的测量范围下,选择用量子论预测还是用定域性预测可以由这一依据(贝尔不等式)来判断。

然而,证明的路途并不一帆风顺,那些在今天看来是最普遍不过的量子纠缠应用,比如远程加密,在当时学术界是很难得到认可的,更别提贝尔那篇使用了大量抽象文字说明的论文了。但,正是在这篇文章中,贝尔推导的判断量子论和定域性哪个更合适的理论依据,重新唤醒了人们对量子纠缠的热情,用于说明的假想实验也可以在实际中展开,也就是新的一章,“成双成对的光”:光的偏振实验。

Ziqiang Huang wechat
Intersted? just subscribe to my blog by scanning my public wechat accou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