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 -- 《白说》

好医生一定会开“希望”这个处方

在中国,有那么两个职业后面是有着“德”以冠之的尊称的,一个是“师德”,另一个是“医德”,前者育人成人,后者治病救人。千百年来,文明因师者得以口口相传,人类因医者得以繁衍生存。如果将人的生命比作一辆跑车,从出生踉跄磨合,到青年的最佳性能,再到年老时的衰减和停下报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说行动前提供马力的加油站里接触到的是师者,那么必须时时进行保养维护的“4S店”里打交道的便是医者。

可以说,医疗是每个国家最为重大的事情,但事实上,几乎在每个国家,真正让人满意的决策都少之又少,即便在美国的医疗体系下,还是会有每月缴纳一千美元医疗保险,深陷看病难看病贵的人们。对于他们来说,看到的是救命的处方,看不到的——或者说希望看到的,是内心的阳光。往往已被发现的大病重病,是“亚健康”状态向器官性疾病转变的结果,在发生药石难救的转变之前,遇见一位“偶尔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在抚慰”的好医生,看似不能“立竿见影”,却比服用特效药要对症的多:与其说患者是来医生这儿看病的,不如说是到医生这儿寻找希望的,人只要有希望,就不会走上绝路。

如果医药理念都是重视生理,轻视心理,做到的往往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重复治疗,试想即使是健康的人,在做每年一度的体检时,医生哪怕一句不经意的提问,类似“你怎么才来啊”“想吃啥吃点啥吧”“平时哪感觉不舒服吗”,都会紧张的要命,直到结果检查出来没问题,这一身冷汗才算落下。所以,在种种生命的“无力”面前,医者的“力量”体现在哪里呢?“下医治已病,上医治未病”,只有把生理上的治疗和心理上的抚慰加在一起,才是“医者仁心,治病救人”。

Ziqiang Huang wechat
Intersted? just subscribe to my blog by scanning my public wechat account :)